电气英华遗楷范
学行榜样自传承
孙才新先生自1969年从重庆大学电机系毕业留校任教,40多年间长期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以极强的感召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稳定的科研教学团队,营造了团结奋进的学风,并使这种优良学风得到代际传承,勇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领域,他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创建了在国内外有显著特色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桃灼李妍,芬芳自远,孙才新培养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者60余人,获博士学位者32人(其中2人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10人,都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2008 年孙才新获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一张字条见“严师”
对弟子高标准、严要求,是孙才新执教的一大特点。
在电气工程学院蒋兴良老师的家里,至今保存有一张泛黄的小纸条,那是他的老师孙才新当年亲笔写给他的。“在我初次提交博士论文准备答辩时,孙老师很愤怒,把论文扔给我骂道:‘你写的什么狗屁东西!’我原以为和导师关系好,能应付过去,没想到孙老师这么不给面子。”提起这段往事,蒋兴良的眼眶湿润了。
痛斥之后,孙才新平静下来,悄悄写了小纸条递给蒋兴良。孙老师在纸条上写了这样几句话:“博士论文人生只有一次,你老了,会回忆起它;很多机会人生也只有一次,你错过了,会对不起自己。”这张纸条的故事,蒋兴良时常对自己的博士生提起。
为学生草拟申请书
学术为重、不苟细节,是孙才新对待弟子的另一特点。他曾亲自为学生司马文霞草拟了第一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书草稿,里面的每一项内容都写得满满的,细到个人简历、落款签名及日期。
多年师徒胜父兄
2017年9月,第17届国际结构物大气覆冰会议(IWAIS)在渝召开,来自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基金会的代表ZxMe Guy Wells先生,将一年一度的Masoud Farzaneh奖授予孙才新弟子蒋兴良,表彰他在高电压工程和大气覆冰科学研究上的杰出贡献。
蒋兴良深情忆及他与孙才新之间26年的师徒之情。弟子眼中的孙老师搞科研做学术相当较真,二人会为某个实验方法争得面红耳赤,就像吵架一样。争完吵完又挤在实验室的角落里,一边抽烟,一边总结得失。
蒋兴良说自己脾气暴躁,在跟随导师的日子里,两人大大小小“吵”了几十“架”。“但没有一次是工作之外的。相反,在生活上,老师对我和家人相当关照,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蒋兴良记得,在实验室运作初期,他妻子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从湖南老家来到重庆,孙老师知道后,就把学校每天配发给他的牛奶送给“小丫头”,还亲自砸核桃,熬面糊糊,让“小丫头”补充营养。
四代“磨”一课
电气工程学院司马文霞老师家中,珍藏着一份《高电压工程物理基础》的教案手稿,出自孙才新的亲笔。1998年,她接过这门课时,孙老师将他所有教案的手稿交了出来。在老师讲稿的基础上,司马文霞增添了新的内容,做成PPT。后来她也学老师的样,将凝结着心血与汗水的讲课笔记、PPT资料交出来,传给新接手的杜林、姚成果老师。一部讲稿,20年光阴,《高电压物理基础》课就这样在几辈人的手中传承,增删改移,常教常新,传到第四代。
书生报国无他物,风雨无辍萦苦心。在孙才新的影响下,他们的团队“磨”出了《高电压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磨”出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荣誉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