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名人

烛火病躯映大纛计量光栅领头雁

黄尚廉

黄尚廉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电信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毕生专注于精密仪器及机械、光电技术与系统的研究,由他主持研制的“QGK405型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刻划光栅盘精度优于±0.1角秒,一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先生为学,求真尚勤,奉行“科学之真谛在于求实”,无论研学教书,悉以“静以研修,行以至诚”为座右铭,虽年不满30即罹患心脏病,仍焚膏继晷,与时间和病魔赛跑,毕生心血凝注于光电精密仪器及机械、文字图像识别、光纤传感技术诸领域,全都作出开创性贡献,终成中国光电学界之卓然大家。

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1936年,黄尚廉生于四川乐山。幼承家学,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1950年考入泸州川南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据他的同窗好友梁教授回忆,那时的黄尚廉是班上最小的学生,却天资聪颖、勤于钻研。不仅自学几何、代数等课程,还通过广播学英语,后来又自学了俄文与德文。这些经历,为其一生的治学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少年黄尚廉

1954年,18岁的黄尚廉从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毕业留校,成为重庆大学最年轻的助教。

是重大教授张可治一句“天地万物皆振动也”,触发了正值青涩年华的黄尚廉对于振动的兴趣,年轻的助教焚膏继晷,开始自动补修振动理论及数理基础。1961年,黄尚廉开始对金属切削机床振动动态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参加“计量光栅及其在测量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扎实而系统地掌握了光学与电子技术知识。

重大饶家院内小小的新华书店,是黄尚廉年轻时最爱去的地方。那些年那里各种专业的俄文书籍,都很便宜。黄尚廉把每月的工资大都花在了购买书籍上面,藏书数量呈几何级增长。长夜秉烛,“学不够”的黄助教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18岁的黄尚廉任重庆
大学助教时的照片

我国的光电事业起步晚、波折多,政治运动中又被迫中断。1972年,36岁的黄尚廉聚集几位本校的青年同道,悄悄搞起了科研。当他找到市科技局工业处申请科研经费时,一位处长既惊且喜,因为市局累积了一笔国家按期下拨的研究经费,却长期乏人问津。

10万元科研经费到账,黄尚廉和同事们穿上厚厚的橡皮衣,走进腐蚀液体氢氟酸相伴的无线电车间,开始了他们的科研远征。一天泡下来,人仿佛在咸水里洗过一样,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态。晚饭也很简单,就是从家里带来的一堆干馒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72年至1976年间,黄尚廉和同事们研制成功了“液压驱动动态投影光刻光栅机”和“长光栅位移数字显示装置”,并成功应用到机床数显改造上。1979年,黄尚廉以“光栅制造与应用”的卓异成绩,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第3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2001年)上的黄尚廉

1965年,29岁的黄尚廉开创了重庆大学“计量光栅”技术学科。经过10年的漫漫求索,到1976年,黄尚廉开始主持“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的研制攻关工作。在此后的8年中,黄尚廉提出了光栅测角系统提高精度的新理论,并综合采用环形光导纤维束全接收,高精度空气静压轴系及转速自调系统等创新技术,终于将“QGK405型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研制成功,刻出的圆光精度达到正负0.1角秒,一举跃居国际先进水平。

1987年,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黄尚廉主持的研究成果“绝对零位长光栅位移测量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列为国家重大新产品推广项目。

1990年,黄尚廉主持研制的粗光栅测量系统,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2006年黄尚廉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报道

1995年,黄尚廉指导学生完成国家“863”项目——“ AV— 100表格自动阅读机”的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成果被成功应用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手写字符识别技术大规模用于人口普查的国家,该成果因此获得联合国统计局的肯定。

同年,黄尚廉实至名归,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

1964年,不满30岁的黄尚廉在忙完C615车床试制总装配后,被病魔击倒,诊断为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心脏二尖瓣及主动脉狭窄闭锁不全。年轻的“追光者”没有因此变得惊慌与沮丧,继续忘我地书写自己的科技人生。1980年,黄尚廉再次住院,经高压电触及胸部进行电除颤治疗后,他趴在病房的床头柜上,一口气写完了论文《计量光栅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动向》。出院时医院的死命令是“全休”,但黄尚廉不管不顾,回校立刻投入圆刻线机的研制工作,为解决技术难题而奔走八方。

在病床上指导学生搞科研的黄尚廉

1982年,“高精度园刻线机”的研制进入冲刺阶段,高强度的劳作让黄尚廉的心脏再次面临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从教室回宿舍短短几百米,黄尚廉也要停歇三、四次。不久,黄尚廉由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发脑血栓,导致下肢瘫痪。为能尽快投入工作,黄尚廉冒着下不了病床的风险,请求实施心脏瓣膜移植手术。他一一说服妻子、领导和同事,并鼓励医生大胆开刀。死神被再度驱离,拥有近20年心脏病史的黄尚廉以强悍的姿态,再次站在了学术的搏击台上。伴着金属瓣膜撞击发出的咔嚓声,他义无反顾风雨兼程,直到72岁最后一次倒下。

2008年7月21日,黄尚廉院士病情恶化。弥留之际,他似乎对个人生死全无理会,没有留下任何嘱咐。

机械学院梁教授是黄尚廉院士的同窗好友和学术知己。回忆60年来共同学习奋斗的历史,他说:“黄尚廉这一辈子,不管上班下班,脑子里想的都是科学研究。他的一生,是为了中国光电学科和产业的发展而不停奉献的一生,是为了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而不停奋斗的一生。”

黄尚廉追悼会实况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得知噩耗悲痛不已,他在唁电中写道:

“黄尚廉院士的逝世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他的成就和贡献将载入我国工程科技史册。”

黄尚廉遗体告别仪式

TOP 事件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