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名人

数理英才青云志神州学术播火人

何鲁

何鲁先生是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一代宗师。他天资聪敏,少年成名,1912年以勤工俭学身份入读里昂大学,克服专业及语言的双重障碍,成为首位获得法国理学硕士的中国人。先生年过弱冠而执大学教鞭,悉心将西方现代高等数学引入中国,研学的脚步踏遍东南、西南,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上海中国公学、国立中央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并曾担任学长、系主任、学院院长、教务长、校长等职务,并组织或参与创办多所大、中、小学。先生是重庆大学理学院首位院长和第五任校长(时称“校务委员会主任”),又是民国教育部核准的45名部聘教授之一,深耕重庆大学20年,筚路蓝缕,厚植学术基础,卓具开创之功,奠定了我校数理学科作为西南重镇的历史地位。

何鲁生于四川广安清贫农家,1903年以卓异之才考入成都机器学堂。三年毕业,保送入南洋公学,后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2年春,何鲁入北京留法俭学会预备学堂专攻法语,次年入读法国里昂大学,成为我国首批赴法勤工俭学留学生。

何鲁在里昂大学期间,学习非常刻苦。在何鲁的遗物中,有一本1915年在里昂大学的“微积分学理解”笔记本,共142页。从头至尾用整齐流利的法文抄写,一字未改,如刻似印。

百年笔记《微积分学理解》

1919年,何鲁获法国理学硕士学位,不久回国,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数学系。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后,何鲁与杨杏佛奉命接收东南大学,随后出任整合后的中央大学数学系主任。

这一时期的何鲁,与熊庆来等先生通力合作,集合多位知名数学家到校任教,使中央大学数学系的办学格局渐居海内前列。何鲁亲力亲为,主讲微积分、高等代数以及预科数学基础等课程,严格督促数学系学生夯实外语、物理等学科基础,为这一顶级学府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何鲁注重学术研究,提倡且身体力行“拼命三郎”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应用数学领域。他所编著的教科书,以内容翔实著称,论理严谨,深入浅出,为数学读物中不可多得之珍品。除编写教科书外,何鲁还挥笔撰写各种数学科普读物,介绍西方数学知识,为推动西方近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何鲁《新学制高级中
学教科书代数学》

何鲁所著《二次方程式详论》书影

何鲁所著大学教材《变分法》书影

20世纪前期,我国数学名词术语由于翻译各异,非常混乱,亟待统一。1934年教育部决定审订数学名词,由陈建功、何鲁等15人组成委员会,经过近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3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算学名词汇编》,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算学名词汇编》

何鲁是我国早期科学社团的重要组织者和知名活动家。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发起创办了“学群”团体。后“学群”并入中国科学社,成为我国早期重要的科学技术社团组织。

中国学群第一次科学
部总撰合影纪念

旅欧华人纪事:
学群之大会

1920年中国科学社呈准财政部拨南京成贤街文德里官产为社所,并成立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由何鲁与胡刚复、竺可桢等名教授亲手筹办的,馆藏图书多来自何鲁等教授的私人珍藏,数量少而多为精品。何鲁所参与组织的这些早期社团的科学活动,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科技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5年7月,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立,何鲁被选为董事会9位董事之一。为响应民国教育部关于审订数学名词的动议,大会拟定了包括陈建功、何鲁、熊庆来等15人组成的审订委员会成员名单,提交上级机构。中国数学会还发起出版了《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等刊物,何鲁为编委会13名主要成员之一。

  • 《中国数学会学报》

  • 《数学杂志》

始自抗战期间,民国政府曾推行“部聘教授”制。旨在“保障各院校服务优良之久任教授,尊其名位”,尤其为“奖励学术研究之兴趣,俾大学教授以荣誉所在,终身从事于培育人才与学术研究,以期于国家民族有更大之贡献”;另一方面“本着提高战时教员待遇,保证优良教师不致流失”。

教育部前后分两批共核准了45名部聘教授。当选者都是经得起严格挑剔的名师大家,因而被推崇为“教授中的教授”。

1943年12月,第二批15人名单公布,何鲁作为数学科唯一人选,列名其中。

重庆大学档案:1947年部聘教授薪俸及学术研究费表

1947年部聘教授薪俸及学术研究费表

TOP 事件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