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名人

励学追光松柏志

红烛丹心桃李情

黄尚廉先生自1960年代在重庆大学开创计量光栅技术研究领域以来,以“追光一族”领头雁的姿态,辛勤耕耘教坛50年,培养博士40多名,博士后11名,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身为德业之师,黄尚廉弘毅致远,对学生每以松柏之志相期许,高度重视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砥砺弟子的德行情操。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生在教学中始终保持民主、平等的姿态,没有丝毫架子。他的学生每当说起敬爱的黄老师,无不为遇到这样杰出、谦逊、严格的良师而深感幸运。

执著一生 不下讲台

黄尚廉初为人师只有18岁,教鞭一拿就放不下,直到72岁倒在科研教学岗位上。大学老师怎么当?黄尚廉用他的一生,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黄尚廉强调教学环节“五认真”:备课上课、辅导答疑、习题批阅、考查反馈,一个都不能少 。他上课要求严,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也绝不容许学生迟到早退。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黄尚廉是公认的“全天候”师长,教学生治学,也教他们做人。

2007年,71岁的黄尚廉带头讲起了现代信息导论课。白发簇簇如新,奔波在新老校区之间。为给学生当好守时的模范,他总是提前一小时赶到虎溪,从不迟到。为让学生把课听得真切,有更好的临堂效果,他以院士之尊,不顾体力衰残、心脏重疾,坚持站着讲课。在他看来,学生的需要就是老师的一切,必须全力以赴。

2018年7月21日《重庆时报》专刊文章

指导博士 首获“百优”

黄尚廉指导门下弟子,严格而系统。考核考评、压担子、鼓励竞争,措施立体而多元。2001年,他指导门下弟子王代华的论文获评全国“百优”博士论文。黄尚廉带徒还特别重视思想工作。每当授课开题之际,他教诲谆谆,总不忘提醒学生检视读书、做学问的初心:

“不管你们是带着什么目的考上研究生的......总之是党和人民在培养你们攻读研究生,因此,你们就要刻苦钻研业务,将来作出成绩,报效祖国和人民!”

黄尚廉指导王代华获重大首个全国百优博士论文
200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名单(局部图表)

学业为重 拒不受礼

黄尚廉曾对全体学生立下规矩:读书期间,以学为重,一律不准给老师送礼,哪怕是土特产也不行。曾有一年春节,某学生来拜年,将一座精美的地球仪送到老师家中。黄老师出差在外,师母冯老师觉得不好回绝,只得收下了,并顺手摆在窗台上。几天后黄尚廉归来,看到礼物勃然大怒,把冯老师吓坏了。考虑到将地球仪退还给学生,学生拿着也没什么用,于是冯老师去商场打听了地球仪的价格,将礼品折算为现金送还给了学生。

收受学生唯一“礼物”

导师饭局 亲如家人

花开桃李,下自成蹊。黄尚廉待弟子严格,但年年教师节,家中总是高朋满座,挤满了来看望的学生。深厚的师生情谊常令他的子女感慨:“父亲对学生比对我们都好。”一年一度毕业季,请老师吃饭的学生很多,但黄尚廉总是反过来,请学生吃饭。

他的学生回忆说:

“我们的黄老师聚餐时喜欢献歌一首,而且是美声唱法。一到做游戏,他总想把夫人拉上来一起表演,还不忘说自己其实是挺帅的。吃饭时他总让服务员给学生多加一些菜,因为他知道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能吃。有一年黄老师请我们吃饭,看到一种鱼,他说你们这些娃娃大概没吃过,就点了一份。我们一看菜单,鱼很贵,待鱼端上来,半天没舍得在鱼身上下筷子……走的时候他会给学生一人一个红包,还一再说,钱不多,给你们做个路费,路上买水喝……”

黄尚廉在病床上指导学生

得“贡献奖” 设“创新奖”

黄尚廉院士讲座
黄尚廉获得2005年度
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2006年2月,黄尚廉获重庆市首批科技突出贡献奖。面对50万元巨奖,黄院士云淡风轻。在他心里,建设优秀团队,为国育才,才是他的期盼所在。至于奖金,他明确表示自己一分不要。

我校高放老师获得
“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
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评奖文件

“到我这个年纪,早上一碗面,晚上一碗粥,钱能派上什么用场呢?……50万元里,40万用于团队科研经费,属于我的10万拿来设立院士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奖励那些优秀的研究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

“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包含三种奖项:创新团队奖学金、创新个人奖学金、创新奖教金。他对自己的研究生说:

“你们都应当站在我的肩上,攀上去,比我强,国家才有希望。”

居高声远 为霞满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年来,黄尚廉院士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综合性创新科技人才,其中包括11名博士后、40多名博士生,还有50余名硕士生。重庆市第一位长江特聘教授饶云江博士,《电脑报》社社长、天极网首席执行官李志高,都出自他的门下。他的学生中有30多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级专家。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倾注着黄尚廉院士对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心血,更凝结着他对学生的大爱与期望。

TOP 事件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