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名人

一片丹心阐扬教育

笃行西南弦歌不辍

何鲁自1932年出任重庆大学理学院第一任院长,直至1952年离开重庆,20年间致力于西南地区的教育改革。早在20世纪初,我国的教育政策相对宽松且鼓励私人办学,何鲁亲笔撰写《改革四川教育意见书》,以意见书为西南教育改革之纲领,以重庆地区为西南教育改革之重钜,亲自创建任教了高达11所大学高等教育、中学义务教育和小学基础教育,受教育学生覆盖了教育培养体系的各阶段和年龄层,目前完整保留还在办学的就有8所,其余3所并入其他学校。时至今日,这11所学校阐扬何鲁心系西南的教育丹心,为科学事业和民族未来培基育人。

从教、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教授,该校数学系

1919年下半年,南京

从教:中法国立通惠工商学校教授

1921年,上海

从教:上海国立中法专门学校教授

1922年,上海

从教:国立东南大学数学系教授

1923年,南京

从教:大同大学教授

1924年,上海

从教:任考试院学术部长兼国立中山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

1926年,广州

从教:受国民政府委派与杨杏佛等到南京接收东南大学

1926年秋,南京

从教: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校长、教授

1927年,上海

从教: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

1928年5月,南京

从教:国立暨南大学理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政府任命为)

1929年,广州

当选:中国数理大会副理事,主席为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冯祖训,两位均在1935年中国数学会成立时成为创始人并任理事。

1929年,北京

从教:省立安徽大学校长、教授

1930年,安庆

从教:重庆大学理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兼重庆大学校董,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之一(全国仅45名)

1932年7月,重庆

筹建:巴蜀中学并任校董

1933年,重庆

筹、创办:重庆载英中学(与重庆大学教授彭用仪等),自任校长,董事长于右任;

1936年,重庆

筹办、从教:国立云南大学,兼任教务长、教授

1937年,昆明

筹、创办:广安载英中学(重庆载英中学分校),任校长,后改为广安储英中学(1940年),现为四川广安中学

1939年,重庆

从教:重庆广益中学

1941年,重庆

筹、创办:参与筹建蜀都中学并任董事

1944年,重庆、四川

从教:兼任国立重庆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务长、教授

1946-1949年,重庆

从教:兼任重庆朝阳(正阳)学院教授

1947年,重庆

从教:重庆私立达育小学(现重庆中华路小学)校长

1947年3月,重庆

从教:重庆大学校长

1950-1952年,重庆

从教: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7年,北京

1919年下半年,南京

从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教授

创办:该校数学系

《数理化杂志》1919年在南京创刊,半月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研究会发行,科学教育类刊物。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研究会编辑,主要撰稿人有何鲁、恽代贤、吴国谕、严济慈、吴有训、束禹功、陈思义、方光圻、薛元鹤、黄临、丁镇等,主要栏目有会员录、职员名录、数学研究会纪事、通讯等。

何鲁发表的《数学界二性略论》《几何读法》

1927年,上海

从教: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校长、教授

《申报》(1927年6月26日第11版)报道《中国公学理事会推何鲁为校长》

《申报》(1927年6月26日第11版)

1928年5月,南京

从教: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

《京报》(1929年8月18日第6版)预告“1929年8月19日,中央大学数学系主席何鲁演讲《数学方法》”,“何君为数学界名宿,学问精深,届时常有一番盛况”

《京报》(1929年8月18日第6版)

1929年,广州

从教:国立暨南大学理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政府任命为)

《民国日报》1929年10月30日第13版刊载《何鲁兼任暨南大学理学院院长》

《民国日报》(1929年10月30日第13版)

1929年,北京

当选:中国数理大会副理事,主席为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冯祖训,两位均在1935年中国数学会成立时成为创始人并任理事。

《京报》1929年8月23日第6版刊载《中国梳理学会组织成立》,该学会由全国数理学者发起,冯祖荀、何鲁当选为正副会长

《京报》(1929年8月23日第6版)

1930年,安庆

从教:省立安徽大学校长、教授

《申报》1931年6月13日第12版刊载《何鲁代理安大校长》

《申报》(1931年6月13日第12版)

1932年7月,重庆

从教:重庆大学理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兼重庆大学校董,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之一(全国仅45名)

1932年,何鲁应刘湘之请,任重庆大学理学院首任院长,直到1952年从解放后第一任重庆大学校长离任,20年间呕心沥血、教书育人、资助了大量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也是民国时期重庆大学唯一一名部聘教授,重庆大学为纪念他而修建了这一座何鲁纪念雕像来彰显他对重庆大学所作出的贡献,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1933年,重庆

筹建:巴蜀中学并任校董

1933年,何鲁应王缵绪之邀筹建巴蜀中学并任校董。王缵绪时任国民党四川省主席,1933年创办巴蜀学校(现巴蜀中学),自任董事长,请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任校董。

重庆巴蜀学校创办于1933年,创建人乃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爱国抗战将领王缵绪,它坐落于枇杷山麓、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原是一所集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闻名遐迩的私立学校。创建初期江苏教育家周勖成由黄炎培亲荐出任首任校长,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诚朴”校训,坚持“儿童本位”教育原则,“手脑并用”教育目标,“教养兼施”教育模式,1937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成绩斐然”匾额,教育部指定为“优良中学”。

1948年元旦,重庆巴蜀学校创立十五周年全体教职员工留影纪念,何鲁位于第二排居中

1936年,重庆

筹、创办:重庆载英中学(与重庆大学教授彭用仪等),自任校长,董事长于右任;

1936年秋季,重庆大学第一届41名本科生毕业,虽然毕业即失业是当年社会的普遍现象,但何鲁认为作为师长应当想办法给学生安置工作。为解决学生的出路和生计问题,何鲁倡议并联系税西恒、段调元、郭坚白、彭用仪、罗元辉等重庆大学教授在唐家沱创办载英中学,何鲁任校长,让重大优秀毕业生到该校任教。

当民族严重危亡时刻,一贯主张“教育救国”的爱国志士、重庆大学教授何鲁先生初期到江北兴隆场创建了重庆载英中学并出任校长,于1939年2月迁到东倚铁山坪,南濒长江的唐家沱(时属江北县)。

何鲁从左思《蜀都赋》中的名言“江汉炳嶙,世载其英”,取“载英”作校名。创办之初,何鲁先生担任校长,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任董事长。何鲁老先生当年亲拟的校训“勤、恕、忠”(爱生命而勤、爱人而恕、爱国而忠)影响了几代人的发展。

何鲁十分支持革命,不顾当局的种种阻挠,大力疏通《新华日报》在学校的销量渠道,传授进步思想,使学校的民主气氛十分活跃。

抗战时期的载英中学,汇集、保护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老师和进步人士,是文明重庆的一所新型学校。飞虎队员、抗日英雄何培茂,中科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薛社普,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杰出人物。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仍担任载英中学校长的何鲁先生毅然将载英中学所有财产交给人民政府。1956年秋更名为“重庆市第四十六中学”。2014年3月,在何鲁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恢复使用“载英中学”校名。

何鲁(前排持扇者)在他创办的私立载英中学与师生合影

1937年,昆明

筹办:国立云南大学

从教:兼任教务长、教授

1937年,何鲁应云南龙云、卢汉之邀,筹办国立云南大学,筹毕后谢绝龙云、卢汉的校长邀请,推荐好友熊庆来任校长,自任半年教务长后回重庆大学继续执教。这是1938年率云大老师迎接熊庆来到校任职,中间着深色西装者熊庆来,其左手着长衫者何鲁。

1937年何鲁(右2执长衫者)率教师们迎熊庆来(中)任云南大学校长

1939年,重庆

筹、创办:广安载英中学(重庆载英中学分校),任校长,后改为广安储英中学(1940年),现为四川广安中学

1939年,何鲁在家乡广安筹办载英中学广安分校,出任校长,将自家祠堂和百余亩土地贡献出来办学。学校1940年开始招生,他又将重庆载英中学高中三个班迁广安,改校名储英中学。储英中学初创,在校学生17班1023人。何鲁非常重视质量,请资深学人任教,学校在当时的川东北声望极高。

开学不久,有学生几人违犯校规,被学校除名。恰逢何鲁回广安,被除名学生得此消息后,相约去向何校长求情。途遇何鲁坐着凉轿进城,拦轿申诉。何鲁随手撕下报纸一角写上被除学生之名字,加上意见,叫他们拿回学校去读书。

事后教务主任黄言钊向何鲁诉苦道:“你不回来还好些,以后叫我如何维护校纪?”何鲁说:“开除学生,就是断送他们学习的生命,让他们流落起怎行!你没有把他们教好,说明你没有能力,只有开除一法。这也怪我没有把你们教好。”

1943年下学期,广安分校代行校长职务的周学庸离校他就,校董事会改聘蔡人熙为校长。何鲁怕因更换校长影响学校,便回县住校两月多,对各科的教师特别是高中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要求各科教师互相听课交流经验,他自己也曾在一个班亲自上数学课示范。

后因政府不容私立中学设分校,学校报请省教厅立案。1940年,广安载英中学广安分校更名为广安储英中学。同年,何鲁曾聘重庆大学数学系学生周建南(地下党员,解放后任一机部部长,其子周小川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到该校教范式大代数。

1941年,重庆

从教:重庆广益中学

时任重庆广益中学校长的杨芳龄深谙“师高弟子强”之理,注重严格挑选教师,即重教师学历、学位,更重实学,应聘而来的教师,他重金聘用高水平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1941年,杨芳龄聘请数学家何鲁到广益中学任教。

1944年,重庆、四川

筹、创办:参与筹建蜀都中学并任董事

该校在周恩来、董必武领导下创办,周均时任董事长,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活动基地

蜀都中学于1943年酝酿兴办,1944年下学期正式建校开学。该校在周恩来、董必武领导下创办,周均时任董事长,由徐冰、张友渔、何其芳等具体指导创办,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活动基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级完全中学。

1944年12月初,周恩来在曾家岩50号约见了蜀都中学的老师张仲明、陈俊逸、姜瑄谈话。周恩来指出:蜀都中学是一所革命学校,要在教育战线上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要把蜀都中学办成爱国民主运动的一个堡垒,成为输送革命干部、掩护和转移党员的一个据点。

蜀都中学的14名创办人中,除了5名中共党员外,其余9名均是民主党派成员和民主进步人士。学校在筹备时,为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扩大社会影响,邀请了何鲁、税西恒、周均时(均为重庆大学教授)等进步人士加入学校董事会,他们也是在教育界、社会上有着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他们为蜀都中学创建、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

筹办:广安代市艺文中学兼董事

1945年春,何鲁、唐锟育、吴奉昭、杨勉之、马永祥借地方实力派谌克绳的名义筹资改建为“私立艺文初级中学”,出任董事。

1946-1949年,重庆

从教:兼任国立重庆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务长、教授

1947年3月,重庆

从教:重庆私立达育小学(现重庆中华路小学)校长

1911年,中华路小学的前身——重庆私立达育小学创立;

1912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之“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达育小学以此立校,为培育合格公民不懈努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达育小学终止办学;

1947年再恢复时,学校聘请了著名数学家何鲁先生为校长。何鲁先生不仅亲身执教,还引进自己创办的载英中学以及重庆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大学的毕业生来校任职,为达育小学的发展,为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何鲁任校长的重庆私立达育小学(现重庆中华路小学)毕业证书

1950-1952年,重庆

从教:重庆大学校长

1950年7月3日,何鲁任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大学第一任校长时颁发的毕业证书

重庆大学所立的何鲁纪念雕像

王国源(王仁泉)为校长,何培生为副校长。

毕业证书、何鲁纪念雕像

1932年,何鲁担任重庆大学理学院首任院长,以重庆为中心,自此拉开了对西南地区教育事业改革的序幕。

1933年,重庆教育界撰写实施义务教育的四年计划。同年,何鲁撰写了《改革四川教育意见书》,分为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四个部分,共一万四千余字,全面阐述了改革四川教育的意见。

由何鲁出任的1所小学与7所中学不难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提倡以义务教育普及和提升国民人文涵养和综合素质。

《代拟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四川分会成立宣言》中,他重点阐述了国家义务教育的观点“吾人应立行普遍识字运动,就吾国固有学校论,小学校不能尽量容纳愿求学之小学生,推之中学大学皆然,且中学多不收插班生,凡此皆吾国所特有之现象。国家从不普及义务教育,而于纳费求学之人,尚且屏诸门外,此等现象,吾人皆力求其消灭。更进而促义务教育之实现也。”

教育方面:宜教之整洁,宜训之服从,宜导之习劳,宜保其天真,宜导之温习,宜教之爱国。

课程及设备方面:识字与国语文之标准,自然科学(甲)之标准,自然科学(乙)之标准,音乐图画之便准,公民训练,设备。

《何鲁文钞》

训育方面:宜以兵法部勒,青春期之训练,宜因材施教求其了解,宜练习辞令,宜强其笔记,宜以忠恕为教,宜以根本改造其思想。

课程方面:国文,英文,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史地,图画音乐。

《何鲁文钞》

专门与大学教育:专门教育在养成工程师与研究家。大学教育在养成教师与研究家。科学建设夙为吾人所主张,此乃转危为安之唯一途径。教育与事业共进,更可使事业益臻巩固也。科学纯为进步的,比继承前哲之工夫,乃有启发后人之能力。文法科之关系文化,不亚于实科。

职业教育:农业,纺织,机械,陶瓷,土木工程,商业。

《何鲁文钞》

余尝谓社会如有机体,当其健康,则自能充分发育,及其衰老,而吾人能为之调养,则一切恶疾生焉。故社会教育,实为至要。欲健全社会,当先养成社会上之道德标准及其制裁力量。社会教育应从何下手,其一应兴办义务学校与夜校及图书馆阅报室;其二应公开演讲;其三应教其储蓄,宜提倡公共娱乐调剂枯燥生活。

《何鲁文钞》
TOP 事件 上一页